拉拉袖提示您:看后求收藏(第三百七十三章 《大明科学报》,大明求生记,拉拉袖,十指文学网),接着再看更方便。

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/畅读/小说模式并且关闭广告屏蔽过滤功能,避免出现内容无法显示或者段落错乱。

随着《大明时报》被停刊后,新的《大明科学报》无缝衔接上,明眼人一看就明白,还当是好好的大明时报突然改名称了。随着报刊的兴起。南京《应天府时报》也诞生了,模仿《大明科学报》,江南文人遍地,由江南睢阳书院、应天书院、南京国子监一起合办了《应天时报》,邀请了有名的大儒担任报社编辑,可谓是文坛又一大盛事。

可是这些大儒根本不懂办报,面向社会受众哪一部分人群,报纸的内容晦涩难懂,大片大片的文言八股,不加标点,以词为句,一般的人真难读懂,这就造成了受众面大幅缩小。而《大明科学报》采用白话文形式,加上有标点符号断句,更能接近大众,能让一般识字的商人、店铺的伙计、茶庄的茶博士及一些小商小贩感觉更加亲近。重要是在内容上的丰富,这不近几期开始,《大明科学报》正在把以前的《十万个为什么?》作答,特别介绍蒸汽机的原理及发展和展望,特别报道了蒸汽机在平安镇工坊中各种应用,在轨道交通方面的成就,目前已经用蒸汽机代替了驴马,建造了专门的驰道,称之为铁路,榆林为枢,一条从榆林沿无定河到达米脂的铁路已经建成,另一条从榆林到达神木黑石岩的铁路也以通车,像这样的铁路还在延伸。

目前铁路采用的是米轨,因为建造米轨能节省建造成本,铁路都没有经过朝廷工部的批准,因为是章子俊自掏腰包,不用朝廷一两银,这样做省了许多条条框框,在古代就是这一点好,只要有银子,想做什么就做什么。修路建桥本身就是造福子孙的善事,加上平安伯在延绥的名望,根本没有人会反对,等看到修好的路怎么是两条铁轨后都震惊了,再看到蒸汽机带动长长的一串车架后,又震惊了,虽然跑的不快,明眼人一看就知道,如果用来运送矿石,粮食,牲畜的话将会带动整个延绥地区的货物流通啊,如果把这样的铁路修到绥德,可以一夜之间就能把一个团营的士兵运送到榆林。

朝廷内阁首辅徐溥的案头正摊放着《大明科学报》铁路将成为大明新的光明大道,徐溥只知道平安镇在建造驰道,想必又是章子俊想出来的生财之道,后然又是铺石子铺木头也知道,直到现在铺了两条铁轨,是用来运大量矿石及货物的也很惊讶。因为这样的做法开天辟地还是头一次,想压下去是不可能了,想不到《大明科学报》主动给报道出来了,这让整个朝廷包括平时闻风奏事的六部给事中及御史台给弄懵了。因为没听说过更没有见过有这样的路,这样的烧煤车,是好事还是坏事也不好判断,反正《大明科学报》上写的发展及

更多内容加载中...请稍候...

本站只支持手机浏览器访问,若您看到此段落,代表章节内容加载失败,请关闭浏览器的阅读模式、畅读模式、小说模式,以及关闭广告屏蔽功能,或复制网址到其他浏览器阅读!

本章未完,请点击下一章继续阅读!若浏览器显示没有新章节了,请尝试点击右上角↗️或右下角↘️的菜单,退出阅读模式即可,谢谢!

本章未完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

上一章 目 录 下一页
修仙小说相关阅读More+

大明王朝1566之高翰文

雪泥鸿爪ad